茶艺是一门研究饮茶生活行为的学问,它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为精神核心,以茶、水、器、火、境为基本元素,通过具有规范仪式的审美创造,展现饮茶活动,从中表达理想的人格和社会图景。
茶艺是基于崇拜日常生活中俗事之美的一种仪式,它开导人们纯粹与和谐,互爱的崇高,以及社会秩序中的浪漫主义,是超越饮用形式理想化的存在。
(一)茶艺:饮茶行为的技能性
“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一条解释就是“技能、技术”,因此,把茶的冲泡和品饮当作一门技艺来研究、展示,是茶艺的一个基本领域。
水、火、器、境,色、香、味、形,从《茶经》到《毁茶论》,茶艺技能的穷尽与权威不是容易达到的。一直到现代,社会文明在跃进,茶艺流派呈现出勃勃态势,对茶艺技能的研究、应用,虽踵事增华,仍很有智尽能索,不可向迩之感。
(二)茶艺:饮茶行为的制度性
茶艺赋予规定的程式,陆羽《茶经》中严格规定:“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而成“比屋之饮”。在今日日本,茶道程式化更加严谨、缜密,首推为“国礼”。饮茶行为的程式化演化为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制度。
茶艺中体现的礼仪化包括两重意义:一是社交生活中的以茶待客;二是宗教活动中的献茶。
南宋朱熹《家礼》中对茶礼程式的详细记载,并规定每个家庭必须掌握的平常的祭祀礼节,因其频繁而被称为“通礼”。茶艺礼仪与宗教的关系密切,佛教茶礼的起点是在两晋南北朝,在现在民间,人们仍用“清茶四果”“三茶六酒”,祭天谢地,期望得到神灵的保佑。
通过对饮茶从形式到内容进行的精练,还使饮茶升华成为标志中国文化发展高度的代表性生活方式。
(三)茶艺:饮茶行为的艺术性
茶艺通过审美创造再现饮茶活动的现实,表达其中的情感理想,是人们现实的饮茶活动与精神世界的交汇。
茶艺的艺术性是有别于其他艺术的,茶艺的美是实质与形式统一的美,在展示形式的同时,也实现了实质美的意义。茶艺以最直接的表现,给人们以最直接的感动。因而说,茶艺是活的艺术,是一次性的艺术,是表演者和鉴赏者合成一体、不能区分的艺术。
(四)茶艺:饮茶行为的思想性
茶艺的思想性,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为核心,借助茶来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规律,确立理想的人格和社会图景。
茶艺的思想性虽与茶道内容十分接近,但仍有区别。茶艺的思想性最终是通过茶艺技能、茶艺艺术、茶艺规范来传达和表现;茶道则不然,它可以与茶艺一样表达,也有其另外一方面的境界。
最有代表性的茶道境界来自于从谂禅师的偈语:“吃茶去”,它通过饮茶的行为过程来修行:外在的存在与认定都已不重要,修行的结果只在于人本身,以平常心做平常事。
在“事物非有非无”的茶道思想境界中,茶、水、火、器、境都可有可无。这种理解一方面飘渺得很,在茶艺实践中通常是被排斥的;另一方面,它的包容性很强,显示出“无”的魅力。事实上,在我们讨论茶艺时,总会不自觉地涉入这一领域。
茶艺的理解是基于以上四个领域的综合,仅有一个方面都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茶艺,但在茶艺的研究与实践中,会有所侧重。在生活中,对茶艺的四个领域习惯上都有专门的称谓:茶艺的技艺性,俗称茶技;茶艺的制度性,俗称茶礼、茶俗;茶艺的艺术性,俗称茶艺;茶艺的思想性,俗称茶道。因而,广义的茶艺,或者说茶艺学的范畴,涵盖这四个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