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网—全面科普茶叶百科知识,让你轻松懂茶、品茶、喝好茶。
当前位置:首页  茶叶分类  白茶 > 食养文化活人饮活水,温热寒凉论茶性 (下篇)

食养文化活人饮活水,温热寒凉论茶性 (下篇)

时间:2024-10-22 12:25:11 作者: 阅读:38°C

我们知道人体70%是水,水是生命源泉,每个人从胚胎到出生以前都生活在水里面。在我们身体,水是一个传送营养物质的介质,比如我们的血液。实际上就是水承载了白细胞、红

我们知道人体70%是水,水是生命源泉,每个人从胚胎到出生以前都生活在水里面。

在我们身体,水是一个传送营养物质的介质,比如我们的血液。实际上就是水承载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清以及各种营养,通过血液的循环,给各个器官各个组织进行交换。

另外,水也是一个排泄垃圾的载体,比如我们的汗液、眼泪、尿液、鼻涕都是水,承载了一些需要排出去的废物。

是不是我们每天喝的所有的水都能转化为我们身体需要的水呢?如果转化本身就是一个问题,那么喝再多水可能也是无效的,好比很多糖尿病人,口渴,每天大量的灌水,然后大量的跑厕所,就是它存在一个基本的转化障碍。

所以我们要喝能够快速转化为体液的水,能够高效地补充我们的体液,那么这个水就是好水。

可是我们现在对于好水的定义是什么呢?是所谓的纯净水?中国文化对于好的水的表达是什么呢?我们叫活水。什么是活水呢?就是有活性的水。

喝水

我们通过自己的感觉也能觉察出来哪些是活水。一个酒量好的人是可以喝下二十瓶啤酒,对吧。但是同一个人,在相同的时间内喝等量的白开水却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喝个三瓶五瓶就胀得要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啤酒的活性要比白开水高,在身体里面的交换能力也就更强。低活性的水进入身体就会产生饱 胀,高活性的水进入我们身体就会轻盈。对于活性的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茶。

大家可以去做这样一个试验,同样的你口里含一口茶,同样含一口水,你会发现一口茶在你的嘴巴里面,你觉得是轻的,而同样多的水,它是偏重的。

那为什么茶具有那么高的一个活性呢?

我们又可以从养生来说起,养生就是养生机,或者生生不息。在食物上面我们选择了种子,五谷大米,因为种子生机很旺,那么在饮上面呢,除了种子以外,草木的生机也是非常旺的。

茶,下面是木字为根,上面是草头。叶的繁体字“葉”,下面也是木为字根,中间一个世界的世,上面还是草头。也就是,茶叶两个字的本身就包含了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本义。所以茶可以提神,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它可以调动人的生机。但是发现很多资深的茶友,因为长期喝茶,他们的胃,他们的脾都不会太好,甚至很多人有严重的胃病。

就是因为茶可以调动人的生机可以提神,但是在提神的基础上,实际就大量消耗了我们的精气,所以茶也是偏消耗。再来,茶它具有偏性,不同产地不同加工工艺的茶,就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偏性,我们长期喝一个偏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身体的偏。

茶是个好东西,但是每一款茶都有他们各自的个性,对于茶的偏性,要懂得拿捏,懂得去选择。

喝茶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适合我们的饮食?人有人性,药有药性,水有水性,哪怕天也有天性,好比我们种花,种草或者养个宠物狗也好,猫也好。你首先得知道它是个什么性,然后按照它的性,我们来合理的种植和喂养。

从五行来说,我们人本身属性就是土,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属性,尤其是我们黄种人,黄种人禀赋土性最足的人,所以为什么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 本。也是由我们基本属性来决定的。那么我们的饮食起居,生命活动,最终都必须以维护我们这个土性而进行。

药材

天地用五气五味来养育我们,什么是气和味呢?

第一个升降,所有的事物都以此归类,它的性质是升散的,或者是收降的,那么决定事物向上升的是它的香气,而决定事物向下收降的是它的味道。打个比方,同样是辛辣味,大蒜和辣椒,大蒜虽然也辣, 但是气更强烈。

大蒜

所以大蒜的气是向上的,因此我们吃完大蒜之后,嘴里味道会很浓郁。辣椒呢,尤其是青椒小米辣,相对它们的气比较弱,但味道却非常刺激,所以它们的气是向下的。你吃完辣椒以后,周围的人是闻不出来的,但是你去上厕所就会有感觉,因为它向下走。

另外虽然大蒜是向上的,但是它只走阳不走阴,或者只走气而不走血,所以吃了大蒜,人是不会发汗的;而辣椒虽说是向下,但是它走阴而不走阳,或者是走血而不走气,所以辣椒会让人血液循环变快,然后吃了辣椒会发汗。

辣椒

我们现代人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就是身有余而降不足。亢奋、烦躁、欲望强、失眠等等,都是很普遍的,看起来它们每个是各不相干的,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就是降不下去。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选择能够帮我们来收降的东西。

从食物来说,就是种子。中医有一句话叫“诸子皆降”,所有的种子性质都是向下收降的,所以我们看我们润肠通便的药,止咳平喘的药绝大部分是种子。

花生

同样在茶饮的选择上面,我们首先就是尽可能避免去选择有太多香气的茶,因为升散;而需要选择香气少而味道很浓郁的茶,因为收降好。

另外,再聊聊寒热的性质。

寒热的依据,仍然是通过我们的气味来判断,当我们把气和味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合餐,就能得到食物寒热性质的结论。

中国文化对于气味的强弱,用了两个字来表达:厚和薄。比如当气和味都薄的时候,通常食物的性质是偏阴寒,例如我们的梨子、柚子、黄瓜等,也可以这么理解某一个东西,它闻起来很清香,淡淡的,吃起来也很清爽,很清淡,再加上如果它本身的含水量就很高,那么基本就可以判断这个东西是寒性。

梨子

在茶饮上面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绿茶、花茶、白茶这类未经发酵的浓茶气味都是轻薄的,所以它们的性质是寒凉。

铁观音

那么,当气味都变得稍稍厚一点点,像水果里面的桃子、菠萝,又有一定的香气,口味也稍稍偏浓,那么它们的性质就偏平,好比我们一些轻微发酵的茶,像铁观音。

菠萝

再进一步,我们让气味变得更厚。

好比水果里面的芒果、菠萝蜜、榴莲,香气更重了吧,味道更厚了,甚至吃多一点,你就会觉得很腻。这就好比我们一些重发酵的茶,比如大红袍、红茶。这一类东西,气和味都偏重,我们把它们定义为温性。

红茶

另外,当事物的性质走上一个极端的时候,气就消失了,就只剩下味,像我们水果里的荔枝龙眼,像中药里面的附子。包括茶也一样,我们全发酵的茶,例如熟的普洱或者六堡茶,基本就没有什么香味,但它们的口感会变得非常厚重。我们把这一类气薄味厚的东西定义为热性。

普洱茶

那么,我们联系回前面所提出的尽可能选择收降性质的东西,也就是气弱味强的茶叶,实际上最后的选择就是熟的普洱和六堡茶。

茶有茶道,水有水道,食物也有它们的道,我们只有懂得其中的道,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调养身体,濡养五脏六腑。

食疗养生之道

用户评论

初阳

这茶叶口感真是好极了,喝起来就像是在品味生活的艺术。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我发功喷飞你

这款绿茶真的是我的最爱,每次泡上一杯都能让我心情愉悦。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疯人疯语疯人愿

我发现红茶对胃挺好的,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暖洋洋的感觉超级棒。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深至命

乌龙茶的香气真的让人陶醉,每次闻到都会忍不住多品几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未来未必来

普洱茶的颜色和味道都很独特,感觉每一片都是时间的沉淀。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败

白茶的味道淡淡的,但喝下去却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猫腻

我最近爱上了黄茶,那种微妙的苦涩味,仿佛能带给我一种平静的心情。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青茶的清新感简直无法言喻,每当我疲惫时就会想喝一杯。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殇雪

绿雪芽的品质真是太好了,口感细腻,回味无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漫长の人生

铁观音是我家乡的特产,喝了之后总是觉得精神百倍。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指尖的阳光丶

黑茶的确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茶,那独特的陈香让我着迷。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反正是我

普洱生茶有一种特殊的木质香味,越存越好喝。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怕疼别碰我伤口

白毫银针的外观就非常吸引人,一口下去满嘴清香。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样剩余

老树茶的口感醇厚,喝完之后整个人都轻松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柠夏初开

金骏眉的色泽金黄诱人,泡出来的茶汤更是美得不可方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相知相惜

黄山毛峰看起来就很精致,喝起来也是一样。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辩

大红袍确实是一款非常有名的岩茶,那个兰花香的滋味真的很迷人。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之若素

碧螺春的形状很特别,入口即化,甘甜可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暖栀

六堡茶的口感有点像酒,但又不失茶的清香。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神经兮兮°

安溪铁观音的外形小巧玲珑,香气四溢,令人难以忘怀。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地址:https://www.gddfy.com/article/18058.html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本栏阅读
    福鼎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福鼎白茶是白茶中的精品,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具有很多的独特功效,比如清热,消炎等,所以常..
    贡眉
    贡眉又称为“寿眉”,属于中国茶类之一的白茶,主产于中国福建省的南平市的松溪县、建阳市..
    白茶品种有哪些?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系之一,很多朋友喜欢喝白茶,但是你能具体说出几种白茶呢,其实白茶按照茶..

    Copyright © 2002-2024 红茶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8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